行业新闻返回

农业无人机:“虫口夺粮”的坚实伙伴

进入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受温度、播种量等因素的影响,容易受到纹枯病、茎基腐病等病害侵袭,也是麦蜘蛛、蚜虫等害虫危害盛期,需要及时喷药预防,是农作物关键的春季管理时期。 卢鸿鸣和合作伙伴两个人必须要抢抓这一关键期,完成2000亩分散的、面积相对较大的农田的防治。他们选择用农业无人机来完成。

卢鸿鸣介绍,由于2000亩地是固定的,农业无人机经过一次测绘,就能自主规划航线。此后每次打药只需用一辆小车把无人机装备、农药和水载到田间地头,完成配药后就能直接装机并精准作业。 “正常情况下,2000亩地,使用无人机两个人两天就能完成一次防治作业。”

卢鸿鸣表示农业无人机可以大大提升作业效率(图源:「极飞科技」)

今年,卢鸿鸣已经早早完成了返青拔节期的防治。接下来,等到小麦抽穗扬花期,面对难以防治的赤霉病,需要使用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配进行“一喷三防”;再等到灌浆期,干热风成为小麦的主要对手,卢鸿鸣和合作伙伴需要再喷施叶面肥,提高光合作用,减轻干热风危害,增大小麦产量。

“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,除了由于开春时节风大,除草剂喷洒较少用无人机执行外,后期防治基本上均采用飞防形式进行作业。”据介绍,除了播种和收割,2000亩地的中间管理过程全由卢鸿鸣和合作伙伴两人用一台无人机完成。 “利用无人机抢抓黄金的防治时间,各个时期都防护到位的话,小麦产量可以提高10-20%。”

今年一月底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《“两增两减”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》,其中提出“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”。 对卢鸿鸣来说,农业无人机便是“虫口夺粮”的坚实伙伴。

一方面,使用农业无人机可以突破环境限制及时防治。 例如小麦扬花抽穗期一旦遇雨天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,需要立即喷施药剂,但地走式喷雾机和人工都难以雨后下地打药,而空中作业的无人机则可以快速执行,减少病虫害损失。

另一方面,农业无人机的用药量精准,喷洒均匀,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。卢鸿鸣使用的「极飞科技」农业无人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,准确识别目标区域和施用药量,结合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导航系统精准作业,从而实现节水节肥。